展商风采选编
编者:每个企业都在探索、选择、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尤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风云变换、大浪淘沙,如何适地生存发展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本期择选两家走国际化求发展的实例,以供读者参考。
其一:国际化成就软控速度
2016年10月5日,在软控欧洲研发中心成立七周年之际,软控斯洛伐克新厂举行盛大开幕仪式。作为国内最早走国际化道路的橡胶机械企业,软控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橡胶机械企业,这种软控才有的速度,与其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兼收并蓄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当前国内行业企业纷纷海外投资的潮流下,软控走过的国际化道路或能带给我们一些借鉴。
走出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国子午轮胎起步之初,在技术领域"设备贵比黄金",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整个橡胶轮胎业面临着国外领跑20年的发展尴尬。
依靠"中国橡胶轮胎黄埔军校——青岛科技大学"的丰富研发资源,2002年,软控与斯洛伐克KONSTRUKTA合作,研发内衬层挤出压延生产线,打破国际垄断,率先技术破冰。在橡胶轮胎生产七道关键工序中,软控最早的产品是配料,公司的发展确定了产学研结合和产品链运作的模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后的压延、密炼、成型、裁断等产业拓展,国际合作功不可没。这造就了软控历史上一连串节点性事件:2004年与美国FARREL公司合作研发智能密炼生产线;2005年,与斯洛伐克MATADOR公司进行全钢子午胎多鼓成型自动化技术合作;同年,二度联手KONSTRUKTA开拓“子午线轮胎小角度钢丝帘布裁断生产线”……发展步调清晰:与知名国际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展产品链。
而合作并非最终一步。凭借丰富的人才资源,针对中国市场特点,软控对引入的国外技术进行再创新。以压延生产线为例,早在第三代就脱离了KONSTRUKTA的原有成果,形成软控的专利技术。
十余年来,软控先后与斯洛伐克、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企业合作,构建起自有的研发体系同时,不断拓展橡胶轮胎产品链,由单一产品,建立起覆盖轮胎生产85%的重大装备系列。
软控“走出去”正进行多元化尝试。在新的领域,软控将跨行业引入国外技术水平较高的合作方。借助现有的更高软实力水平、更雄厚资本积累,软控的“多元化”,产品层级和发展速度或可预见。
时代不同,“根据地”职责也不同
2009年欧洲研发与技术中心、2012年英国研发中心、2013年美国研发中心、紧锣密鼓筹建之中的印度、泰国、巴西服务中心,2016年软控巴西轮胎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同年软控斯洛伐克新厂举行盛大开幕,软控海外扩张鼓点急促。
这个看似简单的“据点”辐射战略,却呈现出应时而变的复杂性。2002年捷克斯洛伐克研发中心规模不大,重点是作为技术和人才交流的中心。2011年世界金融危机赋予“根据地”不同内涵。
2002年到2011年在中国橡胶轮胎的“黄金十年”,软控通过“根据地”,追逐的是对于国际产业核心技术和国际人才的吸纳。2011年开始,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软控销售额出现波动,传统的“二八定律”难以维持。之前,国内中小规模客户占据80%市场份额,而国内、国际大客户,仅占20%,在金融危机中,这些中小客户首当其冲。以此为界,软控开始规划“二八定律”反转:在未来,国内、国际中高端客户,要承担软控80%的产品市场。这直接导致软控“国际化”和“中高端化”战略调整,“根据地”被赋予全新使命。2012年软控收购美国WYKO公司,在对技术、人才追逐的背后,更看好其品牌的“高端化”。据悉,世界前三大橡胶轮胎企业,占据世界近半的市场份额。而他们都是WYKO的客户。显然,此次并购收益中,最大亮点是收购高端品牌作为“敲门砖”,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这是困难中生出的应对智慧。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去”,都面对欧洲、美国企业长久累计的“品牌优势”。印度企业就是典型,他们对欧洲产品非常信任,销售渠道也异常畅通,这背后是难以短时间打破的文化认同。2012年软控开始尝试新发展思路:不仅是以“合作”“走出形式去”,还将考虑资本运作等多种形式,目标是要做各个单项的“产品冠军”。
多年积累,打造全球首个智能工厂
2016年11月9日,有橡胶行业首个“轮胎梦工厂”之称的万力轮胎合肥工厂投产仪式隆重举行。软控作为该工厂智能制造的总规划方、实施方,已与合肥万力共同努力了16个月,并成为首个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轮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自2014年12月软控在橡胶轮胎行业首次推出“智慧工厂”的设想以来,软控整合全球的研发设计资源,逐步搭建起了轮胎智慧工厂的框架模型,实现了轮胎生产全流程的设计方案。虽然,软控的智慧工厂方案在轮胎生产的不同环节已经实施了多个项目,但是全流程的实施,万力合肥工厂还是首次。
万力合肥项目中,软控在方案设计、产品和系统研发、人员配备等都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其中,在碎胶机和抓胶机器人的应用、胶片的自动存储和运送、半部件车间的整体物流应用等方面,都填补了橡胶行业的国内空白。
软控董事长袁仲雪在接受CCTV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来的轮胎生产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相对比较低。这次的项目,万力创造一个奇迹,他们会同汽车行业的专家,把汽车制造的很多概念和想法,在轮胎制造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
袁仲雪表示,软控在橡胶行业的装备、应用软件、RFID芯片等方面,已处在领军者的地位,万力借力软控的资质和能力,把整个橡胶轮胎行业的各种配套资源整合集成在一起,这是一个管理的创新。在整个项目中,软控提供了整个工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多家供应商参与。万力把管理责任下放,实现了由总包供应商软控协同单产品、单系统供应商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打通了整条生产线。
袁仲雪认为,万力合肥工厂在行业内实现了两个跨越。一个是物流方面的跨越,每天几百吨的化工原材料,用自动化的手段代替了人工;第二是依靠智能化大幅提升轮胎质量,这对消费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给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建议中,有一条与软控如此贴合:最好的企业,都将是最好的合作者。十余年时间,软控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橡胶机械企业,软控速度的背后有很多要素,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用举足轻重四个字形容,相信并不为过。(聚胶)
其二:玲珑轮胎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轮胎世界网:近日,券商申万宏源发布报告称,玲珑轮胎全球布局初见端倪,未来有望成为世界级轮胎巨头。
产能扩张 抢占市场
2016年前三季度,玲珑轮胎营业收入为74.17亿元,同比增长15.54%;净利润为7.76亿元,同比增长272%;销售毛利率为29.44%,远高于一般同行业公司。
玲珑轮胎目前拥有半钢轮胎产能4800万套,全钢轮胎产能740万套,斜交轮胎产能100万套。2020年这家公司有望达到年产9000万套轮胎的产能。
报告称,由于原材料涨价和“双反”影响,国内中小轮胎产能加速退出,玲珑轮胎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016年10月以来,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助剂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因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库存天数较短,中小企业明显受累。
由于原材料库存天数较长,原料涨价对玲珑轮胎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其品牌优势明显,提价相对容易,有望抓住行业整合机遇,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泰国玲珑利润高于国内
玲珑轮胎从2011年11月起布局泰国地区产能,目前在泰国拥有1200万套半钢、120万套全钢的年产能。“双反”影响下,泰国玲珑产能优势凸显,弥补美国供给缺口。此外,泰国玲珑受益税收优惠政策及原材料成本较低,利润率远远高于国内。优惠政策规定,这家公司于产生业务收入之日起,八年内免交20%的泰国企业所得税,五年减半征收。2014年是泰国玲珑的第一个免税年度,未来几年仍长期受益。
申万宏源预计,2016-2018年玲珑轮胎的净利润分别为10.61亿、15.51亿、21.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