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橡胶垫”以柔克刚
传统的房屋抗震办法多是让房子本身变强,不过再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可能被折断,有时房屋“裂而不倒”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而隔震技术就不一样,它通过加入隔震垫或消能器这种柔性元素来实现由抗震到控震的转变。
合肥市城乡建委抗震办公室负责人李彬介绍,这种目前大力推广的新技术的关键在于钢板橡胶垫就像“夹心饼干”,一层橡胶一层钢板向上叠加,把建筑物与地基隔离起来。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只在橡胶垫上“水平位移”,橡胶垫能有效地将地面震动隔开。
大量的实践证明,隔震的方法非常有效,世界上经历过大震的采用隔震技术的房屋,大都经受住了考验。
医院学校要先用起来
按照此次合肥市城乡建委联合多部门下发的通知,合肥市以后新建医疗建筑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设计时应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此外,新建学校、幼儿园建筑中,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3层(含3层)以上且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设计时应优先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还有,抗震设防安全性或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设计时提倡采用减震隔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
现有建筑也能“隔震化”
现有的已建好的建筑还能否使用这种抗震技术?李彬告诉记者,技术上来说,现有建筑的改造是可以实现的,实际上在此前震区重建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对旧有建筑的类似改造。
据介绍,旧有建筑的改造,需要先进行土方开挖,在地基部分设置混凝土垫层,然后对柱子根部加固,利用千斤顶支撑后,切断部分柱子并放入隔震器,随后用灌浆料浇筑并加混凝土板。这种改造过程几乎不影响建筑的二层以上用户的正常使用。
不过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现有建筑的改造可能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比如资金问题等等。
解惑
隔震技术有多新?其实已有十几年
据了解,早在2000年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有减震隔震技术的详细规定,在国内部分城市已经成功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不过,这一新技术目前在合肥建筑中还属于空白。
能抗多少级地震?进步大但难描述
抗震专家表示,由于建筑领域所说烈度和震级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所以很难精确地描述这种新技术能抗击多大震级的地震。按照要求,采用新技术后,房屋上部结构的抗震作用可以相应降低0.5~1.5度(降低后不得低于6度)。就是这样,抗震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尤其是抵御突发超烈度地震的能力会有很大进步。
建设成本有多高?每平方米多百元
李彬告诉记者,使用这种技术,差不多一平方米多100多元的成本。由于以前没有特意推广,另外加上国内各个城市的抗震烈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一技术在合肥尚属起步推广阶段。相信随着相关部门的推广,未来会很有市场。
橡胶会不会老化?比混凝土要耐用
据介绍,这种橡胶隔震垫,橡胶老化速率约为4.5毫米/百年,再加上抗老化剂和支座外保护层,使用寿命会高于混凝土。基本不用担心它的“过期失效”。
延伸
芦山“楼坚强”正是隔震建筑
在去年发生的四川芦山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表现出很强的抗震能力:除了少许墙面乳胶漆层脱落,建筑内部梁柱和墙构件竟没有出现任何裂纹,就连窗户的玻璃也没有任何毁坏,成为震区抢救伤员的主要医院之一,它也因此被网友誉为“楼坚强”。据了解,这栋楼使用了隔震技术,实现了比抵御罕遇地震更高的设防目标的要求,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隔震建筑的广泛关注。
链接
合肥“正常”老房子都能抗震
合肥现有的房子抗震能力怎么样呢?
合肥市城乡建委抗震办公室负责人李彬告诉记者,不管是砖混还是框架,只要是“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的房子,抗震能力都是有保障的。
国家地震烈度委员会根据研究,把全国县及县级以上中心城市都划分了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合肥属于“7度设防”,具体来说就是“小震(5.5度)不坏、中震(7度)可修、大震(8度)不倒”。烈度与震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但如果进行简单换算,合肥设防程度差不多震级达到4级房子不坏,5.5级可修,6.5级不会倒。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就已强制要求进行抗震审查,所以说合肥市现有建筑抗震等级是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